#阿媛吃什麼
#板麵這回事
繼上回討論麵仔薄造成迴響後(此處不接收反駁),這回繼續麵的話題...
新加坡有個美食叫「板麵」,取名源自於客家話把麵切成一條一條的意思。
用麵粉加雞蛋做揉製,最原始是將板麵放入高湯內快煮,加進碎肉與青菜,快起鍋時打一顆蛋入內。喜歡把蛋搓破,讓蛋黃流出~
可湯可乾,現在很多店家出不同款。但點餐難度也...
#步驟01 點餐
點餐後直接進入閃亮板麵三姐妹,跟老闆說喜歡哪一款!
【大姐 麵粉粿】
類似台灣麵疙瘩的瘦身版,方方正正,屬於有厚度的麵食,適合喜愛有咬勁的同學們。
【老二 板麵】
算陽春麵的表姐吧,扁平的麵體比陽春麵在寬,當然也比幼麵寬,阿媛喜歡這個~
【小妹 幼麵】
幼麵比一般認知的白麵條在細,是圓柱體,吃了會變年輕,無論幾歲都能自稱男孩女孩喔😏
#步驟02 要小魚乾嗎?
板麵攤老闆會問你要加小魚乾跟炸油蔥酥嗎?
如果跟太后一起,我會說多點油蔥,小魚乾放我媽那碗謝謝。
所以太后到現在都沒骨質疏鬆,而挑食的我變得沒骨氣哈哈哈哈。
#步驟03 吃還是包?
放心~板麵很溫柔,不會給你醬料迷魂陣。大家放鬆,到這就安全了。
麵仔(薄)屬於黃皮膚用小麥粉做的,板麵姐妹是白皮膚用麵粉做的。
不同的麵食體驗,下回記得到美食街品嚐!
就醬,請結合上回的知識論點,搭配今天的教學內容,開始隨堂測驗啦~ 看看誰100分哈哈哈哈哈
截圖後開始作答!!
#新加坡美食
📍上回系列👉🏻 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342157319472708/posts/1136812950007137/?d=n